过去了十年,那些守候着重返的 MH370 航班的家属们始终都在追询一个答案 。当下马来西亚政府开始考虑重新启动搜索,英国专家也声称运用新技术寻得了有可能的坠机地点,这使得持久而来的等待又燃起了一缕微光 。
家属的不懈追寻
家庭里失去了亲人的,他们找寻真相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其中有年迈的父母,他们自己学习外语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仅仅是为了能够从数量巨大的信息当中捕捉到那么一丝线索;还有配偶,坚持每年都举办纪念活动,拿着照片在政府的门口安静地坐着。这些普通的人,用最为质朴的方式,去对抗时间逐渐地流逝以及机构表现出来的冷漠。
有个普通小区位于北京顺义,在这个小区里,王女士到现在还保留着儿子房间刚开始的样子。她每月都会给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写信,虽然十年间收到的回复非常少。家属们组建了互助联盟,这些家属像王女士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收集雷达数据、洋流报告,甚至自己花钱聘请海洋专家来分析卫星照片。
新技术带来的转机
一间英国的海洋探测公司,借助水下声呐技术,于印度洋南部海域,发现了异常金属反应,该区域处在先前搜索范围的边缘地带,其海底地形复杂,到处布满海沟以及火山,有专家宣称,新设备能够穿透深度达3000米的海床沉积层,识别小到发动机零件那样的信号。
曾在二零一八年成功对阿根廷失联潜艇进行定位操作的这项技术,跟前回运用的多波束声纳相比较,其分辨率提高了五倍,然而印度洋季风季节马上就要到来,留给搜索团队的时间窗口不到三个月,这使得各方务必得尽快作出决定 。
重启搜索的现实阻碍
马来西亚政府虽说表明了支持重启的态度,然而有着需要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来承担费用的强调。在此之前,由澳大利亚主导的搜索已经花费了1.6亿美元,新的搜索预估还得投入3000万美元。当下只有中国宣称愿意承担一部分费用,其他国家还没有明确地进行表态。
就深海搜索而言,其面临着相关技术上面临的难题,其中目标海域的水深是超过2000米状况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下机器人是需要去克服强洋流以及低温环境这种情形的,回溯到2017年的时候,曾经有私人搜索团队在此区域丢失过探测设备,除此之外,关于数据共享的国际协议是还没有达成的,而这可能致使关键信息不能够及时互通了。
航空安全警示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事件,将现代航空监控体系存在的致命缺陷给暴露了出来。那架客机,是在军用雷达的监控范围之内不见踪影的,这暴露出东南亚区域空管协作方面存在着漏洞。事后所展开的调查表明,该航班的通讯系统,有可能是被人故意给关闭掉的,并且地面控制中心,在时隔六个小时之后方才启动应急程序。
国际民航组织据此强行推行了15分钟位置报告系统,只是航空专家提出,于印度洋等僻远海域,依旧存有超出40%的监控盲区,全球航空安全网络直至如今都没能达成无缝对接,这为未来的飞行安全埋下了隐患。
马航的变革之路
连续发生的两起空难,致使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陷入了生存危机,自2015年起,该公司展开重组,削减了40%的国际航线,更替了全部管理层,新上任那个身为来自德国汉莎航空的总裁穆勒,推行了标准属于欧洲的飞行员心理评估体系。
被加装了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的是所有宽体客机,其目的在于确保地面能够持续地接收来自飞行的数据。然而,在飞行员培训这个方面,马航依旧是落后于像新加坡航空这类竞争对手的。业内的专家觉得,东南亚地区的航空公司普遍在应急处置训练上投入的力度是不够的。
未竟的追问
每当专家于会议室之中探讨技术参数之际,家属们依旧于殡仪馆留存着无人认领的遗体编号。在吉隆坡机场的纪念墙上,新添的122个名字讲述着这个时代最为重大的航空谜团。每逢清明时节,此地便会呈现白菊铺就的花海。
尽管最新的技术或许能够使搜索范围得以缩小,然而要去打捞残骸依旧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就算是找到了黑匣子,它的数据保存情况也是让人感到担忧不已,有海洋学家表明,深海中强大的压力以及腐蚀的环境可能已经将关键的记录器件给损坏了。
十年之后,这架客机的最终命运,是否真的能够事实明了?要是诸位怀有关于航空安全的建议,欢迎于评论区进行分享,同时也请为那些绝不轻言放弃的家属送上一个赞。





